熱泵這一術語與水泵一詞的含義相同。總所周知,自然界中,水往低處流,熱向低位轉,反過來,水不能自發的流向高處,隻能借助於水泵的作用。熱也不能自發的傳向高位,也隻能借助於熱泵,將低溫位熱能泵送到高溫位。
對於地源熱泵的解釋有多種:在我國《暖通空調術語標準》中,對熱泵的解釋是:能事先蒸發器和冷凝器功能轉換的製冷機。在《新國際製冷詞典》中,對熱泵的解釋是:以冷凝器放出來的熱量來供熱的製冷係統。還有人稱為熱泵為:基於逆卡諾循環原理工作,既可以用來製冷,又可以用來供熱的機組。
地源熱泵是利用地下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為,低溫熱源的熱泵係統,它有時也被稱為地源熱泵。它把傳統空調器的冷凝器或蒸發器直接埋入地下,使其與大地進行熱交換,或是通過中間介質(通常是水或水和防凍劑的混合液)作為熱載體,並使中間介質在封閉環路中,通過大地循環流動,從而實現與大地進行熱交換的目的。冬季通過熱泵將大地中的低位熱能,提取出來對建築供暖,同時儲存能量,以備夏用,夏季通過熱泵將建築物內的熱量轉移到地下,對建築進行降溫,同時儲存熱量,以備冬用。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地下蓄能的作用。由於其節能和環保的雙重效益,所以,國際上將地下蓄能技術和高效熱泵,同時列入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50項新技術之中。
與空氣源熱泵相比,地源熱泵具有如下優點:
1,高效節能。相對於地球表麵的空氣與地表水,地麵10米以下的大地溫度接近於年平均大氣溫度,因此無論夏季或冬季,其溫度總是比地表麵上的空氣和地表水更適宜作為空調係統的冷熱源。理論上講,降低冷凝溫度和提高蒸發溫度都可提高循環效率,平均可以節約用戶30%~40%的運行費用,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2,運行穩定可靠,無需除霜。空氣源熱泵當盤管表麵溫度低於空氣冰點(0攝氏度以下)時,如果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同時達到某一程度,盤管表麵就會結霜,如不及時化霜,霜就會越結越厚,阻礙盤管的熱交換,重者會結冰,壓縮機便會出現低壓保護而停機。而地源熱泵(埋地式)熱交換器則無需除霜,使得機組運行穩定可靠。
3,對環境無負麵影響。空氣源熱泵夏季對環境空氣放熱,冬季從環境空氣中吸熱,加劇了建築周圍熱環境的惡化。若加上機組的噪音等因素,其對城市的整體環境有較大的負麵影響。而地源熱泵恰無此影響。
4,屬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熱泵是利用地球上水,土壤和岩石中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源轉換的空調係統。利用土壤和水體,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器,收集了47%的太陽能輻射能量,是人類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多倍,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動態能量平衡係統。此外,由於地源熱泵還可作為一個蓄能係統,夏存冬取。所以,該係統是一種可再生利用的能源新技術。
5,一機多用,應用範圍廣。麻豆AV免费看网站可供暖,製冷,還可以供生活熱水。一套係統可以代替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係統。不僅節省了能源,還減少了設備投資。故可用於賓館,辦公樓,商場,學校,醫院等建築,小型的地源熱泵更適合於別墅,住宅。
6,不占用地麵土地。地源熱泵的換熱器埋於地下,並可環繞建築物布置,可設置在花園,草坪,農田下麵或湖泊,水池內,也可裝置在土壤,岩石或地下水層內,還可在混凝土基礎樁內埋管設置,不占用地表麵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