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回應稱,夏熱冬冷地區有必要進行冬季供暖。但不宜采取北方傳統集中供暖方式,否則不僅能耗高、汙染大,而且大麵積鋪設管網、改造建築,難度也很大。
有專家表示,夏熱冬冷地區應因地製宜地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同時應提高建築的冬季保溫性能。
冬季供暖,地源熱泵和集中供暖是兩個主要的形式,但不同地區具體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比如說在東北地區由於氣溫相對其他地區要冷的多,從節省能源提供運作效率來說,采用集中功能的方法更加有效。
現在北方地區很多都進行集中供暖,但是大多數小區采取集中供暖的設備都是水鍋爐和暖氣管,需要耗費大量的煤炭和電資源。
在華北地區這兩種方式則區分不大。而在華南地區因為沒有集中供暖的基礎設施建設,單獨采用,所要付出的相對閑置成本太高,所以南方地區相對北方還是采用環保地源熱泵進行冬夏溫度的控製更加現實,也更合算。
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由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熱能轉移。一般在空調係統中,地能分別在冬季作為熱泵供熱的熱源和夏季製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提高溫度後,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能中去。1KW的電能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熱量或5KW以上冷量。
集中供暖:因集中供熱用的鍋爐容量大,熱效率高,可以達到90%以上,而分散供熱的小型鍋爐熱效率隻有60%左右,或更低。因此城市集中供熱代替分散供熱綜合起來可節約20%-30%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