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中國和歐盟在布魯塞爾發表了《中歐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並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明確中國在2030年的行動目標,是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甚至提前,使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五分之一。
由此可見,發展新能源,是未來的國家戰略,也是中國未來能源市場的總體走勢。如今提到新能源,國人首先想到的是太陽能、風能等這些目前活躍在人們視野裏的新能源,主要是國家的倡導力度非常大,積極引進外國設備,建立很多大型的重點試點項目,並提供優惠政策,促使太陽能風能的迅速成長。
熱能曾經也是頗受國家重視的新能源,從70年代起到90年代初,中國掀起了一場地熱開發的熱潮,從地熱溫泉療養,到地熱供暖,再到地熱發電,由國家發起的很多地熱項目如火如荼地展開,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由於市場經濟的運作,根據經濟學原理,資本往往向利潤更高的領域流動,在能源市場化的過程中,地熱能這種新生能源逐漸被自發的市場洪流忽略,而地熱能自身的發展也走了一些曲線,主要發展溫泉行業,其他全都處在發展緩慢、低迷的狀態。
地源熱泵
能源消耗量的巨大增長,讓人們對未來的發展感到危機,環境的惡化也讓人們憂心忡忡,對於新能源的需求應運而生。地熱能在這種背景下再次發展起來,在市場的推動下,首先崛起的是分布廣泛便於推廣的淺層地熱能直接利用形式,地源熱泵技術。
地源熱泵技術雖然起步較早,但真正的市場化發展卻是在近十年。目前全球已經有數十個國家在使用地源熱泵,這種地熱能技術適用性強,設計良好的地源熱泵十分耐用,並且比其他新能源具有更高的能效,絲毫不會汙染環境,不僅能夠供暖,還可以製冷以及提供生活用熱水。
地源熱泵的優勢,迅速贏得了用戶、投資者、開發商,以及政府的青睞,可以說,在地熱能複興的道路上,地源熱泵技術功不可沒,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也對地熱能的應用產生了新的引導,同時帶動了地熱行業其他利用模式的市場和技術的發展。
地熱服務全球
在未來,地源熱泵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它的新能源區域集中供暖理念,將帶來建築領域能源的變革,節能減排,得到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優惠與鼓勵。與此同時,隨著地源熱泵技術和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需求也會進一步擴大,而市場的需求,又會反作用於地源熱泵開發本身,使其獲得更多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變革,成為更適應市場的資源利用模式,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此外,在市場需求、國家支持、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地熱能企業也在不斷地加強對地源熱泵技術的推廣,不僅在前期的地熱勘察和地熱能效規劃上,不僅在地源熱泵工程本身上,努力提高技術實力和項目經驗,也將地源熱泵作為地熱開發一站式服務的一個環節,對於地源熱泵後市場進行開拓,使地源熱泵售後服務得到精細化運作,全麵構建地緣熱泵托管服務,使地源熱泵後期的維護、維修、管理工作進入規範流程,解除使用者的後顧之憂。